Facebook传记电影夺北美票房冠军

2010/10/17 10:14:34    编辑:软媒 - 笨笨     字体:【

Win7之家www.win7china.com):Facebook传记电影夺北美票房冠军

  常看《康熙来了》的人应该经常听到小S提“脸书”(就是Facebook直译),但是,好像觉得“非试不可”(Facebook音译)的翻译更传神。看了大卫·芬奇在北美连续夺得票房冠军的新片《社交网络》,千万不要以为那个估值过百亿美元的社交网站Facebook是虚构的。

  就是这个Facebook制造了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马克·扎克伯格。这个像比尔·盖茨一样从哈佛辍学的创业者究竟创造了怎样激动人心的传奇?抱歉,这部有关他的传记电影不是励志故事。因为它的导演是大卫·芬奇,那个在《搏击俱乐部》里让皮特拿人体脂肪DIY肥皂的人,那个在《返老还童》(又译作《本杰明·巴顿奇事》)里让老太太和小Baby见证爱情的人。这哥们儿从不走寻常路。

——下面是Facebook传记电影的导演大卫的一些故事:

  这个男人爱较劲

  大卫·芬奇早年间给天王天后拍MTV,能和麦当娜交朋友,也敢和迈克尔·杰克逊较劲。在和迈克尔·杰克逊合作《Who is it》的开始,两个人就理念不合,迈天王直接撂挑子,现在我们看到的MTV里大部分镜头其实都是迈天王的模仿者——德国人E'Casanova的替身演出。

  MTV的故事是有钱的男主角发现自己深爱的女人背地里做高级妓女。歌里唱:“我给她金钱,我给她时间,我给她所有的一切。”坐享其成不比操皮肉生意轻松得多吗?男主角想不通,坐直升机闪人,迈天王也可能同样对这个剧情纠结。但按大卫·芬奇的逻辑,这事儿挺好解释,就是这个女人有心理问题,甚至是人格分裂呗。在大卫·芬奇后来导演的《七宗罪》里的变态杀人狂,《搏击俱乐部》里的人格分裂者不正是这个角色的延续吗?

  其实拍MTV本来就是大卫·芬奇实现电影导演梦的一个跳板。1962年出生的他在美国加州长大,好莱坞对他来说是一个不远的梦幻天堂。高中毕业之后他直接进了电影公司当学徒。

  他曾经有一个邻居叫乔治·卢卡斯,对,就是折腾出《星球大战》的那个卢卡斯。大卫·芬奇后来进入了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公司,并参与了《星球大战六:武士复仇》的特效制作。但并非科班出身的他始终寄人篱下,难有出头之日。最终他和朋友自组了一个小型电影公司,拍广告、拍MTV——好歹自己能当导演了。

  可能是因为他做电影特效出身的背景,当然,为天王天后拍MTV肯定也为他加了分,反正20世纪福克斯公司在1991年确定让他做导演,拍摄《异型3》。在詹姆斯·卡梅隆拍摄了《异型2》之后,想在上世纪90年代从技术上超越这部电影是不可能的。但利用《异型2》的余热,再加点儿特效噱头,保住电影的票房是不困难的,这其实也是最现实的选择。但爱较劲的大卫·芬奇走了另一条路,在电影里加入了大量的心理戏,表现雷普利和各色人等的心理冲突。包括一个“疯子”朝圣式地看待异型,并放走了已经被囚禁起来的异型,而雷普利最后怀着异形纵身跳入翻腾的熔浆也使电影带有了“牺牲”与“救赎”的色彩。

  电影公司当然不敢冒险,于是对电影大加剪切,使其变成明快的惊悚片。大卫·芬奇不买账,至今都不承认《异型3》是自己的作品。

  一双纤纤魔术手

  从《七宗罪》开始,大卫·芬奇潜心于电影叙事的魔术化。

  魔术有一个特点:用名称预示内容,就是先让你知道结果是什么,然后神秘化的过程,于是猜测就成了观众最大的乐趣。像大变活人,程式就是一个人突然不见了,然后从远处冒出来。怎么变的?众说纷纭,然后成了传奇。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致命魔术》里是如何大变活人的呢?休·杰克曼扮演的魔术师找到了一部克隆机器,每次变魔术的时候,台上的人在克隆机器的电光石火中掉进暗板之下的水槽被活活淹死,克隆出来的另一个休·杰克曼从观众席上走出来。

  我见到将魔术和光影结合最好的是美国剧集《慑魄惊魂》里的一集,说的是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实验将猫脑袋中的腺体移植到人脑里。传说猫有九条命,那移植后人不也就九条命了吗?实验成功了!接受实验的年轻人想了个法子赚钱,那就是表演死而复生的魔术——任谁也猜不出他是怎么重生的。在“死”了七次后,这个人决定第八次玩大的,然后留条命享受余生。解密魔术就此打住,故事开始登场,在他被活埋之后,突然想到,那只猫被移植腺体后等于死过一次,所以,他只有八条命,这次一死就彻底玩儿完。这一集既有魔术的神秘又有叙事的巧妙,堪称经典。

  《七宗罪》则是大卫·芬奇用电影为观众变魔术。首先,电影叫《seven》,明着告诉观众会有七次犯罪。其间,大卫·芬奇一次次煞有介事地让皮特和弗里曼接近真相,但观众心理知道“浮云,都是浮云”,任你怎么离奇也不会是结局。其次,史派西扮演的变态杀人狂布了一个局,杀死七种罪人。其中的懒惰者一年之前就被绑在床上,史派西每天照下他渐渐瘦如西子的模样,时间点卡得比“老鼠仓”建仓还准。这是告诉观众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局”,不到最后你不知道戏法是怎么变的。最后,史派西把皮特拉进了这个局里,让他成为了共谋。他杀死皮特的妻子,激怒皮特,让他开枪打死自己,同时皮特也就犯了“七宗罪”里的“暴怒(wrath)”一条。本来是要打破这个杀人迷局的人,反而成了完成这个迷局里最关键的一环。这是电影最精彩的设计,作为结尾向观众解释了这个“seven”是怎么来的。

  《七宗罪》中也夹杂了一些仪式般的絮叨,可以看成是《异型3》的余响,我不认为从其中能读出史派西的行为动机。而且大卫·芬奇之后的电影开始专注于叙事的悬疑,直到《搏击俱乐部》他才直接把若有若无的形而上直接而又清楚地变成了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