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之家( www.win7china.com):谁来继承你的QQ号 虚拟财产认定引发各界关注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谁会得到我的魔兽金币,谁又会继承我的QQ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虚拟财产成为新生事物,虚拟财产的认定和所有权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种问题在网络用户生前很难显现出来,可一旦用户身故,便会引发一连串虚拟财产的归属问题。
Mydeathspace.com的设计十分简洁,白底黑字,没有太多的装饰。但它的分类却五花八门:病逝、事故、自杀等等。每个分类下还有更多的相关列举。这个网站是为那些去世的人设立的,每一则讣告下方都挂着链接,指明那个曾经在世的生命,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
珍妮·奥利弗的笑容,永远定格在了19岁。2010年1月26日,她在男朋友面前开枪自杀。现在她的myspace页面依然还在,只是更新它的人不是她自己了。每一个珍妮的朋友写下了和她有关的故事,上传她的照片。最新的一篇日志是迪克兰·加尔布雷斯演唱的那首《泪洒天堂》。
从某种意义上说,珍妮是幸运的。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身故的人们留下的myspace页面,大多数就此淹没在互联网的比特海中,再也不会告诉访问者,它的主人到底遭遇了什么。
数字财产属于谁
据报道,一名来自湖北通城的女子李某,希望通过《继承法》来合法继承其丈夫陆某去世后留下的网游装备“屠龙刀”。当地法院认为:游戏账号和游戏装备作为陆某的遗产,李某可以继承。但据相关资料显示该装备是陆某跟另一游戏伙伴杨某共同努力获得,是双方的共有财产。李某只能继承属于陆某的共有份额。
2005年,20岁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贾斯汀·埃尔沃斯在伊拉克殉职,他的家人因为没有密码而无法打开他的邮箱。邮件服务提供商Yahoo公司拒绝提供密码,于是那些对这个家庭意味着回忆的邮件也就无法取出。贾斯汀的家人将Yahoo告上了法庭,但最终也只能得到所有邮件的副本,而非邮箱密码。
这些事件引发了大众讨论,人们开始发问:我的数字化财产,到底属于谁?
但这个问题并没有确定的答案。邮件服务商认为所有邮件属于使用者个人所有,服务商只是负责保管,并且承诺不向任何第三方透露个人邮件中的内容;而游戏运营商有时也会将游戏中的所有物品及用户账号划归自己名下,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诉讼纠纷。
事实上,这种数字新财富更像泡沫般虚幻——任何一点错误,比如服务器崩溃、公司倒闭,甚至是一个错误操作,都会让其化为乌有。而且,这种依赖于基础设备的财富,并不能拥有明确的归属,缓慢的立法也还不能提供更明确的保障。
虚拟世界的现实意义
即使是“完全归用户所有”,也可能只是名义上的说法。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永远存在,当服务器最终被关闭时,所有的数据都只能静止在硬盘中,等待被格式化的命运。
从我们开始使用互联网服务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注定了这样的格局。和在真实世界不同,我们没有办法在互联网上界定完整的所有权,我们最珍视的东西已经不再是有形有质的物质,而只是一串依赖于设备、线路、服务提供商的0和1。虚拟世界中的不可抗力比真实世界要多得多,无论是建立还是消失,都只是一眨眼之间。
不过,“数字遗产”这个话题已经催生出一个新型的网络商业模式,即“数字遗产继承”服务。比如像www.deathswitch.com、www.1egacylocker.com这类网站,它们提供遗嘱类文档、个人信息账号、保密文件保存以及认证发送信息的服务。譬如,当使用者在一定时间内没有登录这类网站时,它们就会自动将用户记录的网站账号和密码发送到指定的邮箱中。
2003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大会,会议议程包括讨论“保存数字遗产宪章草案”。这项草案关注的是数字化的人类知识和表达方式,它们同样面临着合理保存和维护的问题。对于这一类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每个国家尽快建立必要的法律和体制框架,以国家的力量来维护这些脆弱而易逝的共同遗产。
然而在个人数字遗产领域,目前还没有类似的呼吁。如何保存个人数字遗产?也许应该在开始上网的时候就撰写自己的遗嘱,记录下账号和密码,随时更新,而且要多复制几份,同时确定,这些能够在我们死后才被选中的人看到。
现在看起来,这样大费周折地做好准备,也许并不能算是正常的行为。绝大部分的数字遗产,除了纪念意义外,可能并不会有其他的价值。并不是每句对话都值得保存,并不是每封邮件都值得被他人阅读,我们玩的游戏将会很快过时,而朋友们也还有他们自己的生活要继续。
也许几十年后,当人们将互联网作为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当虚拟财产真正可以受到保护的时候,数字遗产的问题才会真正出现在我们面前。至于现在,我们的生活还是依赖于原子而非字节构成的世界,也许珍视我们数字遗产的人,只有我们自己而已。
评论列表
查看所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