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航空真够狠,飞机上打手机1分钟15元

2010/6/25 8:53:33    编辑:软媒 - 笨笨     字体:【

Win7之家www.win7china.com):国内航空真够狠,飞机上打手机1分钟15元

  据《东方早报》透露,飞机上打手机即将实现——

  我国交通通信中心专家宣称已通过安全实验,国内三大航空公司也已急不可耐地跟移动运营商签署协议,只等相关政府部门审批,还透露资费可能是每分钟15元。从过去的乘坐飞机禁止打手机,到随着技术的进步将可以自由打手机,这是一种科技和社会方面的巨大进步。然而,乘坐飞机上高空的乘客虽然有了在飞机上打手机的权利,但却面临的是每分钟15元的高额收费,这还不算所谓的国际长途费、基本通话费等。累加起来当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那么,一旦上了飞机而 又有开机的必要,电话要不要接?要不要打?还真是一个令人两难的选择,这无疑是给乘客们“添堵”……

  收费定要和天比高?

  如今的手机信号覆盖面非常的广,一些偏僻的农村隔着大山,隔着大河同样可以收到信号,不要说是万米,有的就是百万米的隔离也有。再说空中驾驶员的通讯都是无线信号,他们的都能每时每刻与地方通话,为何手机就不能?

  当然本人不是行家,以上只是想象。但有一点可以弄得清,就是要另外配的接收装置,这个装置需要花多少钱,平时的运营成本是多少,这每分钟的通话费是怎么算出来的?

  从以往看,一些费用并非是按照成本所算,如:有关专家曾说过,手机漫游的全过程,不过是由网络传送几个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比普通电子邮件还简单的信息。就是这样一个“莫须有”的收费,即使赚得盆满钵满,也丝毫没有松动。十多年来稳如泰山。此种空中“天价”手机费是否重蹈覆辙?

  专家认为,国外航空公司向旅客收取的机上通话费是每分钟1美元以上“大约10元人民币”。能实行空中通话的国家不是贫国家,而是发达国家,收入高的国家尚且每分钟10元,而我们却15元,这能说得过去吗?再则中国的手机用户世界第一,用户多,坐飞机的也多,通话时间也多,相对来说分摊的成本应更低,凭何比国外的收费还高?(罗瑞明 )

  ■  质疑之安全

  原先禁令一朝废 谁知安全不安全

  按照专家的解释,日常使用的手机之所以无法在天上直接使用,主要是因为手机运营商的地面信号达不到万米高空,但既如此开机关机又有什么关系呢?

  由于电信运营的特殊性,对特殊领域、期限、场所进行一定的管制固然是必要的,公众也能够理解与支持。但如果仅仅是从创收角度考虑,为了收取更为高昂的费用,而限制旅客的通信自由,浪费通信资源,甚至以种种借口忽悠公众显然就不厚道了。不然,为什么此前连开机都不让,将来每分钟支付15元就可以自 由通话呢?难道交上高额费用就能确保安全了?

  人们更关心的是,飞机上打手机是不是真的不会影响飞行安全,如果为了经济效益而冒险,那就真让人不能不感到后怕了。(范子军)

  ■ 质疑之诚信

  原来过去全是忽悠?

  飞机上禁止用手机,原来的解释是手机电波会对飞机设备造成干扰,而今后只要愿意出高额的通信费,就可以在飞机上自由打手机,看来广大乘客一直是被航空公司忽悠着!对此,有关方面难道没有义务解释得细致一点、更清楚一点吗?一方面,过去可能是乘客误解,将“飞机在起降时乘客必须关闭手机”当作是全程不能使用手机了,而航空公司方面又没有解释清楚。另一方面,今后即使在飞机上可以自由打手机,但在飞机起降时,可能依然要关闭手机。这一点,航空公司方 面更应进一步解释,以免乘客误解。如果就连飞机起降时也可以打手机,就像乘坐公共汽车一样,不受任何限制,那么航空公司更应跟乘客们解释清楚过去为什么要求乘客们关闭手机。

  这看上去是小事,实际却非同小可。乘客有权利知道过去为什么被限制使用手机。同时,乘客也需要知道,今后在飞机上,不想花高额话费时,可不可以 同样使用手机——比如发信息、玩游戏等?如果飞机上的自由使用手机权,只针对愿意支付高额话费的乘客开放,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孙仲)

  ■ 评判之服务

  科技应该服务生活 科技不能服务垄断

  飞机上也能打民用的手机了,这确实是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值得庆贺。

  其实,在飞机上打电话,从技术上来讲,并不算太难。最关键是,这至少牵涉到两个单位,一个移动运营商,一是航空公司。移动运营商要将设备架设在飞机上,而这是航空公司的地盘,自然要“留下买路钱”了。所以,这是导致话费攀高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一般国内坐飞机也就一两个小时,普通乘客有什么话,完全可以下了飞机讲。只有那些坐飞机可以报销的,打电话不花钱的人,才会在飞行过程中打电话。所以,移动运营商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于狠狠地宰这一刀。

  说到飞机上打手机,笔者不由得想到了地铁里打手机的事。以往,地铁里由于没有信号,是不能打手机的。但是,一些城市的移动运营商与地铁运营商进行通力合作,最终让在地铁里通畅地打手机成为了现实。比如说广州等城市,早在几年前就实现了地铁里打手机。可在通讯的资费方面,却与在地面上打手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更不会冒出每分钟15元的天价话费来。

  移动运营商在月租、双向收费等方面,本身就已经获得了超额的利益,再加上通讯的成本本身就很低以及垄断经营等原因,移动运营商一本万利,早就赚得盆满钵满,根本就不应再在飞机上打电话资费方面索要如此天价。

  科技应该服务于生活,而不是靠科技来牟取暴利。尽管在飞机上打电话可能成本会高一点,但移动运营商应该服务在先,而不应想到赚钱,哪怕亏本,也要让公众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方便。(孟桢尧)

  ■ 评判之国情

  大部分乘客 食中国人间烟火

  飞机如此收费标准比地面电话贵了数十倍,即使使用海事卫星电话需要增加一些成本,但可分年收回,也不能定得这般高。国外航空公司向旅客收取的机上通话费每分钟约为1美元,这也只有大概6.8元人民币,而我国民众的收入远不能与其相比,在飞机上打手机若比国外还高出一倍以上,这根本不符合国情。

  由此想到高铁的高收费。从武汉到广州全长为1068.6公里,一等车厢票价为780元,二等车厢票价为490元,被指为贵族化票价,普通乘客很 难承受。京津高铁120公里的行程,一等座定价为69元,二等座为58元,比京津动车组列车都分别高出18元和16元,同样遭到民众的质疑。假如高铁的高收费安上翅膀,飞到高空的飞机上,飞机上打手机搞贵族化收费,食“人间烟火”的乘客怎能吃得消?

  飞机上打手机高收费,这也是垄断乘人之“危”,联手向乘客要价,迫使乘客就范。社会生活节奏在加快,选择飞机出行的人越来越多,飞机上通信网如能开通,乘客机上打手机将成为常态,收费应该与地面接轨,而不能不接“地气”。航空与移动搞垄断经营,定出天价收费标准,自身虽可获得丰厚回报,但向乘客 转嫁了负担,而且还剥夺了他们享受科技进步成果的权利,这同样是不能允许的。(张永琪)

  ■ 建议

  听证程序别少了

  涉及社会公众的一项重大服务项目,在实施之前需要不需要向社会公开?或举行公开的听证、论证程序?而据有关方面报道,几在航空公司早已“悄悄地”和运营商签订了协议,一经有关方面批准就要实施。那么,这项涉及公众权利的收费项目又置公众感受于何处?没经任何程序就“草草”拟定了每分钟15元的收费标准,是否充分尊重民意?想想这些,暴露出来的依然是垄断经营公司的天然霸道吧。这,不能不让人深感郁闷。(毕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