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之家( www.win7china.com):全球科技“王座”谁主沉浮
本专题撰文/羊城晚报记者
IT业每十年就会有一个大变革,诞生新的王者。上世纪80年代是IBM,主题是硬件;其后的90年代是微软,主题是软件;本世纪第一个10年是谷歌,主题是互联网;2010年,将进入苹果时代。
全球科技界,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时代———“苹果时代”。
2010年5月26日,对于苹果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这一天,它的股价以244.05美元报收,市值达到2221.2亿美元,一举超过微软的2191.8亿美元,成为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里第二大公司,仅次于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这也意味着,苹果成为了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
业界惊呼,一个新的王者诞生!
时间再往后推五天。5月31日。苹果公司的iPad发售不到两个月,全球销量已突破200万台。它俨然成为后电脑时代的代言人。
这只“被啃了一口”的苹果,历经34年风雨,不仅没有腐烂变质,反而变得更加新鲜抢手。
在业界惊讶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苹果为什么会成为新的王者?是什么样的商业社会让微软和苹果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科技宝座十年易主
“这是一个长期的比赛,以后的路还长……我们的竞争对手不错,当然我们自己也是很好的竞争对手。”
被超越者的心态,或许是最复杂的。面对苹果的无限风光,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的话颇值得玩味,无论如何,他都不愿意接受“微软落后”的事实,“在这个星球上,还没有哪家公司的利润能力超过我们。”
这倒是事实。刚刚过去的一个财季中,微软营收145亿美元,利润为40.1亿美元。而苹果的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35亿美元和30.7亿美元。
然而,换个角度看,鲍尔默或许就不会那么自信:微软尽管营收和利润均高于苹果,但营收同比仅增长6%,环比减少24%;利润同比增长34%,环比减少40%。相比之下,苹果营收同比增长48%,环比减少14%;利润同比增长89%,环比减少9%。
也就是说,苹果的成长性大大好于微软。
还是超越者的心态更加豁达一些。在参加《华尔街日报》主办的All Things Digital技术会议上,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直言这件事“太棒了,但并不意味着什么”。
“这不是你第二天需要上班的理由,但有点难以置信。”乔布斯说。
或许,用市值来推断科技王者的更替,不尽合理。但在近30年的科技发展历史上,市值最高的企业,基本上都引领了一个时代。
优视科技CEO俞永福甚至指出,IT业每10年就会有一个大变革,诞生新的王者———
上世纪80年代。IBM市值约1678亿美元,它缔造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来临;
上世纪90年代,微软市值约2192亿美元,它的Windows操作系统几乎统领了整个计算机世界,风头无出其右;
及至2010年,苹果市值2221.2亿美元,iPod、iPhone、iPad……几乎每一款产品都是革新,苹果也成了“创新”的代名词。
成为王者,也意味着投资者享受更高的回报率。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你在2001年1月2日在微软股票上投入了1000美元,那么今天你只能获取1468美元,十年间回报率只有47%;相比之下,如果同一时间你购买了1000美元苹果股票,那么今天它们价值34526.88美元,回报率高达3300%。
败也精品成也精品
回首苹果的34年,其命运之坎坷令人唏嘘。
1976年创立、1980年上市的苹果,曾经也是业界的一面旗帜。事实上,自它创立的第一天起,“精品、创新”便成为了这家企业如影随形的基因。
正如苹果当年麦金托什电脑研发团队核心人物安迪·赫兹菲德所说的那样,“苹果要做的不是获利最高或技术最炫的产品,而是产品本身的完美就达到最伟大的境界。”
这样的基因,让它赢得了拥趸们的追捧,却没有赢得市场的青睐。市场最终把王冠戴在了微软的头上,苹果却颠沛流离,几乎破产,甚至因为公司内讧,创始人乔布斯一度离开苹果。
那么,若干年后,为什么苹果能起死回生,并一举超越微软,扛起科技王者的大旗?
不同的时代,英雄有不同的命运。在一个时代,他是一个悲剧;而在另一个时代,他很可能是一个喜剧。英雄还是那个英雄,只是时代不同了。
苹果就是这样一个英雄。它的创新、个性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纵然不缺欣赏者,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市场悲剧。
要解释原因,不得不提当时的市场环境。个人电脑1981年才由IBM推出,且随后各家公司的电脑硬件设备互不兼容。
这样的客观后果就是,零配件的成本高昂,电脑整机的价格自然居高不下。市场正处于后来英特尔所说的“第一个十亿用户”阶段,普及成为了厂商最大的问题。
IBM成为先锋。它率先实现个人电脑的兼容,并建立一系列的标准。正是在这些标准下,各大电脑厂商可以采用标准统一的零配件。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大规模的生产自然意味着价格的大幅的降低。消费者购买门槛然自降低。
然而,苹果没有跟随这个潮流。它更奉行从硬件到软件,都全部“自己做主”的原则,拒绝与任何其他厂商兼容。
让我们来做一个选择题吧:市场容量不大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硬件制造商或者软件开发商,你是更愿意给十个电脑厂商开发产品,还是给一个电脑厂商开发产品?
何况那十个电脑厂商中,还有一个市场份额高达65%的IBM!答案不言自明。
正如比尔·盖茨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所言:(兼容性电脑)意味着软件行业不用再为每一种型号的计算机,每一种键盘分布方式,每一种屏幕分辨率,以及任何不同的文件管理方式来编写不同软件了。也就是说,一种软件可以用在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上。这样,IBM兼容性个人电脑的出现为软件业的飞跃创造了条件。
“在一个市场还在萌芽状态的时候,走精品路线会被走平民路线的产品打败。”有分析人士总结苹果第一次失败的原因时如是说。
世易时移。20年后,“第一个十亿用户”已经实现,也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就有一台电脑,市场由是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买一台电脑早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几乎所有的电脑都长着同样的面孔。
当初的兼容性,让他们快步地跨入了计算机时代,现在却让他们产生了审美疲劳。不仅是计算机,现在电子消费早已进入过剩时代,产品不再稀缺,稀缺的是“个性化”、是“有创意”。
苹果的春天终于来了。它不仅仅是包装概念,而是每一件产品都让消费者眼前一亮:iPod、iPhone、iPad,几乎每件都是同类产品中的王者,几乎每一件的亮相都成为相关产业竞争者的噩梦。
“当一个市场已经很混乱的时候,细分市场及高端路线就更容易占据有利地位。”分析人士强调说,苹果现在的成功,正是把细分市场和高端路线的产品做到了极致。
败也精品、成也精品。今天的王者地位,无疑是对苹果34年坚守一个理念的最佳褒扬。
苹果迷
2010年4月3日,苹果iPad平板电脑当日在美国正式开售,离正式销售ipad还有数小时,但纽约第五大道苹果旗舰店外排队等候的人却越聚越多。据说,iPhone发售前两三天,无数的美国人就已经携妻带子、背着铺盖到发售点前排队。痴迷苹果成为一种生活时尚,苹果迷由三岁至八十岁。CFP供图
■记者手记
苹果接过了“全民公敌”的标靶
痴迷苹果成为一种时尚。据说,iPhone发售前两三天,无数的美国人就已经携妻带子、背着铺盖到发售点前排队。
这样的待遇,大概只有中国楼市泡沫时期的开发商以及春运期间的火车站享受过。
乔布斯的每一次演讲,更是让全世界陷入疯狂。无数拥簇者在台下高喊着他的名字,像一个伟大的将军在做战前动员……而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迷,名叫奥巴马。
捧上云端的苹果,也成为无数企业的攻击对象,就像当年的微软一样。
微软时代,中国有个著名的对抗者叫方兴东,他的《起来———挑战微软“霸权”》一书曾轰动一时。
微软时代,中国还有一个著名的对抗企业叫金山软件,双方在文字处理软件上的斗争,足以写一本厚厚的书。
现在,轮到苹果了。它在接过微软的“科技王者”大旗时,也顺手接过了“全民公敌”的标靶。
率先跑出来的是联想。5月17日,联想移动互联战略的核心产品“乐Phone”面世,“联想教父”柳传志开宗明义:誓与iPhone背水一战。联想CEO杨元庆说得更明白:干不过苹果,就是失败!
接下来,今年3月刚在国内上市、稳坐超级牛股的汉王科技也表演了一番行为艺术:在发布一款名为Touch Pad的平板电脑前,汉王公司特意制作了一个苹果冰雕,由两位高层走上前台,“砰”地用锤子将其砸得粉碎。
“苹果也不过如此。”汉王公司董事长刘迎建戏称。
十多年的对抗,中国的企业没有在微软身上赚到任何便宜。与苹果的对抗,分析人士同样不看好,“这相当于,不断有人替乔布斯打免费广告:这世界上有种东西叫苹果。”
“缺乏创新的气质以及坚持的品格,中国企业与苹果相差甚远,这不是一两款产品的问题。”中国一家IT企业内部人士直言不讳。
不过,对于苹果成为新的科技王者,还是有企业家表现出了担忧。优视科技CEO俞永福表示,“如果说苹果是IT界新的王者,将是很不幸的,因为它的产业链十分封闭。”他进一步解释说,比如,苹果iPhone、iPad除了能在苹果App Store中下载应用,无法下载其他东西,iPad甚至会用苹果自己的芯片。“苹果营造了一个纵向产业链,包括自己的硬件、操作系统与应用商店等。这与整个业界全球化分工的传统是相悖的。如果在开放市场中发展,苹果App Store是不可能成功的。”
乔布斯的病和苹果的命
如果说乔布斯是苹果的救世主,恐怕没有人反对。
1997年乔布斯回归前,苹果公司几乎奄奄一息。正是乔布斯的到来,才让这家公司重获生机。
如果说乔布斯的健康问题,是苹果公司现在的头等大事,恐怕也没有反对。
从2008年起,乔布斯身材和脸形的细微变化,都成为媒体和业界猜测的焦点。2008年6月,乔布斯参加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后,其消瘦的外形就令外界怀疑其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当时,苹果坚称这是私人问题。
到了2009年1月份,苹果突然宣布,乔布斯因荷尔蒙紊乱症,无法出席年初的MacWorld大会。今年3月,乔布斯首次在公众场合大谈去年进行的肝移植手术。乔布斯说,他非常荣幸能在肝脏移植手术中幸存,因为有许多人在等待移植肝脏的过程中死去。
为什么外界如此关注乔布斯的病?因为它联系着苹果的命。没有乔布斯,苹果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值得担心,还能否开发出刺激消费者的新产品就值得怀疑。
这也难怪乔布斯重回岗位令苹果股价大升了。
事实上,乔布斯也的确有这样的功力。1996年乔布斯回归苹果时,苹果可谓百废待举:营收大幅下滑,美国PC市占率从近10%掉到不到4%,股价只剩大约6美元,股票市值一落千丈。
正是乔布斯让苹果重振旗鼓,尤其是iPod的出现———到2009年底,苹果仅iPod软件总下载数就高达2.5亿次!说乔布斯救了苹果一条命,也不为过。
然而,这样的灵魂人物,差点与苹果永远地分道扬镳。据了解,苹果董事会在1980年想要延聘专业经理人掌舵,乔布斯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游说百事可乐的史卡利跳槽。两人在两年后因为谁当家做主的问题闹翻,董事会在1985年决定解聘乔布斯。“董事会当时应该让乔布斯做主,我负责行销即可,这样我们就不会拆伙了。”苹果的年营业额在史卡利的掌舵下从六亿美元暴增到八十亿美元,他会这么说,是因为他认为乔布斯能比其他人早20年预见未来的趋势,史卡利自认没有乔布斯的本事。
但是,乔布斯后来再也不跟史卡利说话。
离开苹果后,乔布斯先后创办NeXT和收购Pixar。直到1996年,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才重新回归,并于1997年再次成为苹果CEO。
苹果超越微软的7个关键转折点:
1996年 乔布斯回归苹果。
1998年 推出iMac。
2001年 发布iPod 。
2001年 发布Mac OS X。
2006年 MacBook。
2007年 iPhone震撼登场。
2010年 iPad横空出世。
■花边新闻
苹果第三位创始人与150亿英镑擦身而过
为苹果拟定第一份合约并设计苹果商标之后,他拿着10%股票换来的1500美元退出公司。如果他在1976年没有做出这项决定,他现在可能拥有150亿英镑的身价。但是他说,自己并不后悔。
他就是75岁的韦恩罗纳德·韦恩,很少人知道他是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之外第三位苹果公司创办人。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韦恩当年是在加州亚泰瑞认识乔布斯,之后才负责写下合约,让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各取得45%的股权。
韦恩表示,乔布斯要求他买下另外10%的股份,因为他通情达理且公正,万一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相争不下,他还可以出来当裁判。
当时他设计的苹果商标是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与现在有点不一样。
但是两周内,韦恩就决定卖股走人。因为他之前的生意失败负债的经历让他怕了。
韦恩说:“我当时愈来愈老,那两个人又是初生之犊不畏虎。当时的我赶不上他们的脚步。”
韦恩表示,加入公司数周,乔布斯拿到100部计算机的订单并借了1.5万美元买材料,他就紧张了,担心又因此负债。他决定卖出持股。
离开公司之后,他继续担任工程师并拥有12种工程专利。他没变成有钱人,但也没饿着。
韦恩现在住的房子价值15万美元,靠着每个月州政府发的退休金过活,老车开了8万里舍不得换,还得兼卖古钱邮票来补贴生活。他到了1996年才买第一部计算机,而且从没买过苹果计算机。
然而韦恩看得很开。他说:“我一直是差一步就会成功的那种人。但如果我努力过的事情成功了,我会很高兴。但如果事事心想事成,满足感可能只有10分钟,或许我只是在合理化我的失败,但我满意现状。”
买苹果机不如买苹果股票?
有媒体4月份底刊出一篇有趣的文章,讨论如何利用苹果产品来发家致富。
文章列出的数据结果显示:2002年,出钱买一台苹果PowerBook G4,价格是2999美元,当然无论如何现在这台电脑都成了灰尘收集器;但是如果用这2999美元买苹果股票,现在的市值竟然可以达到94334.40美元,苹果的业绩非常令人惊讶。
当然,2002年的您可能不会这么睿智,那么把时间转到2006年,一台双核MacBook Pro电脑要价2499美元,要是您把它买成股票,到现在可以拿到10005.98美元。
赚钱似乎很容易,谁说不是呢。
评论列表
查看所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