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部新车十万元,九万都靠网友捐

2011/5/3 9:22:26    编辑:《IT时报》- 潘少颖     字体:【

Win7之家www.win7china.com):买部新车十万元,九万都靠网友捐

靠网络募捐成功买车,是网络传奇还是时尚乞讨?

或许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梦想:全国13亿人,如果每个人都给我一元钱,我就成亿万富翁。大多数人觉得这只能想想,不过还真有人把这个想法付诸于行动,只不过他是号召网友出资帮助他买车。此举一出,就得到了网友的热烈响应,有的网友觉得很新鲜,真的给发起者汇钱,有的人却觉得这是一种不劳而获的做法。

网事回眸

你出钱 我买车


近日在某QQ群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募捐”行动,而此次“募捐”并不是为了帮困扶贫,而是为了帮助群主实现买车的愿望。

QQ群成员李小姐告诉记者,群主在聊天的时候说自己想买车,但是钱不够,有成员说愿意给钱给群主,孰料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有不少成员都支持群主,纷纷汇钱,多则几百元,少则数十元。

“我们这个群成立已经好几年了,平时也经常出来聚会,都是靠群主来组织的,他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大家都很支持他。”李小姐表示。

现在,这名群主已经成功买了部10万元左右的车,其中自己只出资1万元,其余的资金都是靠网友捐赠的。“现在群里的网友都知道群主已经买车,都觉得很开心,有时还会向他借车呢,我也坐过他的车。”李小姐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

网上集资买车早有先例


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此QQ群主并非是网上募集买车的先行者,早在2009年就有一位网名为“郁闷昊”的网友也在网上发帖募资买车,成功募集到了将近2万元钱,并且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不管募集到多少,哪怕只有一个人给他汇款,他也会买车。

记者在网上看到“郁闷昊”曾经发布的一张汇款清单,大概有6000多人汇过款,虽然数额不高,但那么多人汇款足以是一个奇迹。“郁闷昊”对记者表示,募集行动成功的最关键原因在于彼此信任。“我以前在网上组织过活动,网友觉得‘郁闷昊’不仅仅是一个网名,而是一个现实中存在的人,甚至有人把我称为意见领袖;而募集活动开始后,我的操作也很谨慎,每天晚上都会把当天募集到的钱公示到博客里;募集结束后,我又到银行销毁了这张卡,并把证明公布在网上。我要让所有给我汇过款的网友知道,这笔钱的确是用在了买车上,我也实现了当初的承诺。”“郁闷昊”说道。

说到这样类似“天上掉馅饼”的事有没有追随者时,“郁闷昊”笑着说道:“一些模仿我的人忽视了我前期所做的事。如果想随便发一个募集帖就希望一呼百应,是不可能的,网友对你的形象没有真实的认可,相互之间没有信任。”

专家观察

这和网上乞讨没什么区别


纵观这两个相对成功的网上募集案例,不难发现,其共同点就是发起人在一定范围内都起着“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认为所谓意见领袖,就是要对公共事件发出声音,仅局限于QQ群或者论坛,这个范围还太狭小。

而对于网上募集这个现象,顾骏认为,本质上和乞讨没什么区别,都是在问别人要钱,只不过因为要钱方式的不同而变换了名头,网上募集比沿街乞讨更为文雅,这是乞讨的虚拟化。“就像孔乙己的‘窃书不算偷’,募集和乞讨,在某种意义上说,概念是不一样的,比如由红十字会或者基金会发起的活动算募集,是为了帮助别人;而从网上募集这个事件来说,两者的概念是一样的,因为发起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顾骏表示。

顾骏认为,给发起者汇钱的人大多是出于好玩的心态,时间长了,做这类事件的人多了,也就不新鲜了,也不会有人再去汇钱。

网友热评

正方

——郁闷昊,给生活加点料。哈哈。

——慈善都没有像这样公开过账目,我们宁愿支持他买车,反正一块钱又不多。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拼的就是创意,创意够了就会有人支持你。我觉得这不算网络乞讨,只能是一种行为艺术。

反方

——山寨版的别针换别墅,这小子连别针都没有。

——晕,网络骗子,不劳而获,还这么光明正大,纯属敲诈,借机敛财!

——你说一个正常人有手有脚的,干嘛不靠劳动获取报酬?!乞讨?你也好意思,面对那些残疾人。你车开得心安理得吗?

——有爱心的人怎么不给山区上不起学的孩子、患绝症的人捐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