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之家( www.win7china.com):手机号随便冒用,赶集网上发布买卖信息太轻松
“你的手机还卖吗?”这两天,读者周先生被类似的短信、来电恼得忍无可忍,原来,他的手机号被人冒用,在赶集网上发布了二手手机出售信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网站注册及发布买卖信息均无需验证手机号,他人手机号可轻松被冒用。法律界人士表示,赶集网应该尽到起码的社会责任,保护公众隐私。
短信来电蜂拥而至
“连续两天,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周先生告诉记者,前天下午起,他陆续接到好几通来电,询问他手机怎么卖,“开始还以为是打错了,没想到后来越来越多,还有短信。”遭遇一下午的电话“轰炸”后,周先生发现情况不妙,“对方都说是在赶集网上看到的”。
周先生已年近六旬,对网络不甚了解,“赶集网”对他来说更是闻所未闻。在向朋友打听之后,才明白这是一家发布二手物品信息的网站,而他的手机号显然是被人冒用了。
搞清情况后,他试图联系赶集网,但其网站上却难觅客服电话,只找到一个“电话被冒用处理”的链接。按照提示,他键入自己的手机号,果然找到了这条信息,上面称有一台iPhone4手机,标价2800元,页面中所留的手机号,正是他的号码。他随后在线提交了删除申请,约1小时后该条信息才被删除。
谁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昨天傍晚,停歇了一天的求购电话又来了……难道又被冒用了?他赶忙上网查询,一条一模一样的出售信息赫然在列,“整个页面上都找不到是谁发的,我只好又发邮件让他们删掉……”
注册随意冒用轻松
“两天接了几十通电话,手机费也浪费了不少,难道就没人管了!” 周先生气愤之余十分疑惑。昨晚,记者登录赶集网,点击注册后设定了用户名、密码等信息,整个过程均无需填写及验证手机号,一分钟工夫便可完成注册。之后,记者点击发布二手信息,只需起个标题,写明物品所在地,设定价格及物品描述,最后填上一个联系方式即可。约15分钟后,信息便出现在了赶集网的公开页面上。
记者就此联系赶集网,对方仅是通过邮件答复:“您所描述的信息我们已经删除,我们网站只是提供一个免费发布信息和查阅信息的平台,网上的信息都是用户自己发布的,对此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还请您谅解!”
网站无法完全免责
此外,在赶集网上记者发现了一则《免责声明》,其中写明“任何透过赶集网的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均系用户自行发布,赶集网对其合法性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网站撇清责任,周先生很是担心,冒用者不知是填错号码还是恶意为之,“难道以后都要我自己一条条地去删?”
对此,新华律师事务所的连晏杰律师认为,虽有《免责声明》,但该网站无法完全“免责”,网站应有“审核义务”。虽然周先生发现个人信息被冒用后,有渠道可以进行申诉处理,但网站完全可以预见到个人信息被冒用的可能性,应该做一定的预防,如设定手机验证程序,防止公众被侵权。
本报记者 许明 房浩
评论列表
查看所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