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名制,真的?

2011/3/29 0:15:43    编辑:《新京报》- 张棻     字体:【

Win7之家www.win7china.com):网络实名制,真的?

  披着马甲上网、潜水、更换马甲,这些都是网虫们喜欢做的“网上二三事”。今后,这些行为也许再也无法实现,如果我们实行了网络实名制。

  连续3年,全国人大代表王晶在两会时都呼吁实行网络实名制,“提倡有责任、守法的网络意识,保护网络上的知识产权”,王晶代表认为,“网络诚信和社会责任的缺失,会造成巨大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

  网络实名现状如何?为什么有人那么高调出镜,有人却大呼没有必要?网络实名在操作上是否可行?

  其实,我们早已主动或被动地“实名”了

  网络实名制总能引发争议,但只要细数一下每个人自己的在线活动,人们就会发现其实你早已经或主动或被动地“实名”了——

  想在网上购物?得实名——

  只要在淘宝网上买过东西,即便显示在网页上的名字可能只是一串字母和数字,但你的真实姓名、邮寄地址、电话号码已经暴露给卖家和网站本身了;长期使用下来,你喜欢吃什么零食、穿几码的鞋子甚至男(女)朋友的生日(比如你订购了一束鲜花,并且留言要求在对方生日当天送到)……都有可能被有心人搜集;而开店卖东西的就更一览无余了,身份证号、银行账户都必须登记在册。

  想在网上玩游戏?还得实名——

  2007年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始运行,不管储备了多少个“马甲”,在注册网络游戏账户时,玩家都必须认证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网游自此进入“实名”时代。

  从去年开始,随着微博的兴起,更光明正大的“实名”上网出现了,在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等各大微博上,从姚晨、赵薇到潘石屹、任志强,甚至还有伍皓等政府官员,都“实名”出现在了网络上和网友互动。

  九江市公安局纪委副书记段兴焱也实名开了自己的个人微博,他的犀利言论经常让网友们叫好。尽管此前他已经在当地热门论坛开了警民互动栏目《段郎说警事》,一月点击率超过十万次,但是实名的个人微博还是让他感受到了些许压力:“顾虑,说完全没有那是假的,但作为一个男人,尽可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总是应该的。除非你愿意整日混同于昏昏欲睡的人群之中”,老段对“新闻观点”说。

  遗憾,防网游沉迷实名登录规定已形同虚设

  与越来越多的人在微博上高调出镜相比,已先行了近四年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却陷入了“实名登录规定”名存实亡的境地。根据2007年,教育部、公安部等八部委在北京发布的有关通知,网络游戏在运行的同时除必须同步安装防沉迷系统外,还有注册、验证和查询三大认证系统帮助杜绝未成年人假借他人身份玩网络游戏。游戏玩家必须实名登记,只要有任何一个步骤出现与实际身份不一致,玩家的资格将被取消。但如今,实际情况与我们曾经期待的相距甚远——

  黄璜(资深网游用户,经常混迹各大游戏网站):

  根据之前的规定,要登录网络游戏,必须使用身份证号码,当然这主要是为了不让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如果发现登录的是未成年人,游戏在3个小时后,玩家获得的积分就减半,对成年人没有太多的影响。最初,我也曾用自己的身份证登录过,有一阵,网上还曾经有人叫卖过身份证号,来规避这个规定,但现在,这个规定已基本名存实亡。

  现在很多网络游戏打开登录的时候,直接弹出来的登录窗口上就有一个身份证号,你自己起个用户名再填完其他信息就行,根本不用考虑身份证号码的问题,一个身份证可以注册几千个游戏账号,这个数字还上不封顶,而且根本没有严格的验证程序。这么大的漏洞存在,这个规定就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完全沦为面子工程了。

  纠结,所有地方都实名,网络乐趣会少很多

  彭“卡罗素”(年龄:36岁,职业:风险投资。真实的姓氏加上虚拟的网络ID,和他在网络上的日常活动一样,一半实名,一半隐匿):

  我在“开心网”上一直都是实名的,但是在微博上我就选择匿名。因为“开心网”这样的社交网站传播速度慢,比较私密,只能是互相添加确认过的好友才能看见,说点什么影响也不大。在微博上,虽然实名发言会有一种暗示:“我为我说过的话负责”,可能赢得更多的粉丝,但是一旦出了问题,副作用会特别大。在这种公共平台上,你说点儿什么所有人都看得见,别人想怎么议论就怎么议论,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人肉”啊、“跨省”啊……所以我觉得还是匿名好一点儿。

  我对实名制本身没有不好的看法,在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当中,实名制挺好的,比如Facebook,通过实名能够让用户迅速把不靠谱的人筛选掉,优化你的网络社交圈。所以,我觉得娱乐生活主题的网络平台,实名没什么。如果要推广实名制的话,首先最应该实名的是婚姻交友类网站!但是涉及一些严肃话题的讨论,实名可能会排斥掉一些小众的不同的意见。

  刘夏(年龄:20岁,职业:大三学生。实名社交网站“人人网”的常客,但在学校BBS论坛上有4个“马甲”):

  “人人网”是要求实名的,其实就是个网络版的校友联谊会,实名以后,能让很多过去失去联系的同学重新找到我,这个很方便,挺好的。我的好友也就那么一百多个,主要是比较熟的一些人在上面聊聊天,关注一下彼此的心情和生活。

  学校BBS其实后台也是实名的,必须有学号才有账号,但是可以注册各种昵称,我有好几个“马甲”,有的是为了好玩儿,我们宿舍六个人有个系列的“ID套装”,打游戏的时候也用,很有声势的!有的是可以发一些不好意思实名发表的帖子。刚上大学那会儿,我老喜欢贴点儿小女生的抒情文字,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在论坛上灌水发泄……这些要都实名了,那就要了我的老命了,还不被同学笑话死?

  我觉得现在实名的网站已经不少了,网游都要输身份证号的,要是要求大家所有地方都实名,网络上的乐趣会少很多。

  担心,手机实名都快烦死了,哪还敢网络实名

  “冰糖薄荷”(年龄:28岁,职业:数码产品销售。除了电子商务类网站以外,几乎从来不在网络上提交各种真实个人信息):

  我前两年换成了139的手机号,实名的,自从换了以后,各种骚扰信息和电话突然就多了。对方老是能准确叫出我的名字,一开始还真“唬”住我两次。前段时间不是有电信公司员工倒卖客户信息被抓起来的吗?现在这个社会环境,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太薄弱了。你一买房子,马上有装修的找你;一生孩子,马上有做胎毛笔、宝宝印的找你;谁实名谁悲催!

  大家在网上都实名了,企业是最开心的,他们监控分析消费者的喜好以及做营销都更方便更直接了。最近美国就正在讨论一个关于网络隐私的权利法案,就是要控制互联网企业收集利用用户的信息。

  以后上网要是都得提交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这些个人信息,谁能保证不会泄露呢?要是能保证这个,那让我实名我也没意见。

  [试验]

  新浪:

  用户提申请才认证

  受访人:

  新浪微博市场部 毛涛涛

  新浪微博实行名人身份认证策略,现在只对4类用户进行认证,即有一定知名度的演艺、体育、文艺界人士;在公众熟悉的某领域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知名企业、机构、媒体及其高管以及重要新闻当事人。

  我们现在的认证是采取主动认证的办法。即用户必须向我们提供准确详实的身份说明介绍、确切可验证的即时联系方式,如邮箱、单位和个人电话,另外提供身份及工作证明的扫描件,证明系本人申请。在用户提交完申请,我们收到后会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一经认证,微博昵称将不能被修改。

  我们对实名微博进行身份认证,主要是为了避免身份混淆,引起公众误解。而且,经过认证后,一些明星、公众人物愿意以公开身份与网友进行沟通,对他们的知名度、美誉度都有利。实名微博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你可以看到,所有排在微博关注榜前列的都是实名微博。当然,实名与否是微博用户自己的权利,我们只在对方提出申请的时候为他们进行认证,不会不经同意就擅自公开微博用户的真实身份。

  韩国:

  政府实名制立法

  2007年6月,韩国政府实名制立法,35家主要门户网站开始实行网络实名制。2007年10月,韩国就实行了全境实名。据韩国媒体报道,这是为了“防止和打击心怀叵测的网民在网站BBS上匿名发帖,对特定当事人侮辱谩骂,肆意进行人身攻击”。《韩国时报》报道说,在韩国信息通信部和雅虎韩国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80%的网友表示更喜欢使用实名上网。韩国政府采用的是“后台实名,前台选择性实名”的方式。

  [较真]

  我们还渴望

  这些“实名” 

  公车“实名”

  最近两年,政府对公车的管理愈发严格,对公车滥用深恶痛绝的民众也纷纷献计献策。除了网络上流行的“随手拍”曝光公车私用之外,还有人建议所有政府部门公务用车一律使用统一的红色牌照,方便群众监督。

  这个想法得到了网络上不少网民的赞同。有人提出,拍照易被遮挡,不如在车身两侧刷上五星红旗,既方便监督,也能对领导干部有警示作用;还有人建议干脆直接在公务车上模仿城管执法等车辆的样式,刷出所属的具体单位和部门,让公车“实名”。

  机构编制“实名”

  重庆万州前区长女儿被指在驻京办吃两年空饷;福建龙岩市政府办公室一个秘书长手下有18位副职,其中副秘书长就有13位……动辄两位数的副市长、副秘书长,隔三差五曝出的“吃空饷”新闻,都让民众觉得很受伤。

  去年12月底,广东省部分机关及相关单位下设机构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被“晒”上了网,5000多名在岗公务员都暴露在了民众眼前。广东省编办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公开编制可遏制“吃空饷”。既然如此,这种实名还能更多点儿吗?

  专家“实名”

  “以后能不能让出来表达观点的专家们都实名啊?尤其是辟谣的。”在听从“有关专家”指点后反而吃了亏的人们回过神来才发现,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说话煞有介事的专家们是谁。

  2008年,有电视新闻曾报道:“据医学专家介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以及我国卫生部门的权威机构,均对人体摄入三聚氰胺安全限量进行了科学评估,一个标准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食用一定三聚氰胺含量的液态奶,不超过两公升,对人体是安全的;但后来的实际情况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表示从未支持或者认可过任何剂量的三聚氰胺是安全的。

  主笔:周明杰

  张 棻

  素描:宋溪H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