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之家( www.win7china.com):人肉搜索:躺着也会中枪
事情缘起于某华人论坛的一张普通诉苦帖,一个伤心的留守老婆贴出了在外留学的老公写给自己的分手信,诉说对老公出轨的悲凉心情。信里的细节引导大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人肉”活动,很快男主角和在国外的出轨对象都被“人肉”了出来。
本来事情很快就会平息下来,想不到拔出萝卜带出泥,在一张负心老公的实验室合照中,一位清秀的中国女导师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被冠以“美女教授”的称号久久传诵。这又刺激到了论坛上一位ID叫qiufengliang的网友,她宣称“美女教授”红杏出墙,跟她的老公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云云。
一时间,论坛再次沸腾了,网友们开始将矛头指向“美女导师”,将她的学术背景挖了个底朝天,还质疑起她在美国所获过的奖项。甚至还有人贴出了她读书时候的成绩单和做演讲的视频。有好事的网友还扬言要写信给评奖部门举报,一时间各种“人肉”信息轮番爆料,真假难辨。
人们称这则最近发生的“人肉”故事为“躺着也会中枪”。
人人都是福尔摩斯
这样没有逻辑起点的狂欢让不少人看着害怕,你想过没有,说不定哪一天,你自己也突然莫名其妙成了别人探求的对象。
大约在2000年左右,零散的“人肉搜索”就开始出现在网络:希望渺茫的寻人启事、悬赏走失的小狗,或者给初恋情人写信。那时“人肉搜索”还只是论坛的衍生功能,连发帖者本人都不对搜索结果抱很大希望。
自从北京一13岁女生在接受中央台采访时用了一句“很黄很暴力”来形容网络,从此被愤怒的网民公布个人资料,不断电话骚扰,女学生只得休学逃避;一位女白领因情轻生跳楼,其博客中的“负心人”被网民“人肉”出来,最终被公司辞退。
去年8月,一网友在论坛上贴图“晒”自己买的新鞋架,想不到遭到高达近百楼的搜索,网民们扮演起侦探的角色。他们从帖图中的“鞋子”、“冰箱”、“地板”等细节入手,猜测楼主的身高、爱好、职业,甚至是不是未婚同居。
不久后,为了证实这些猜想,围观的网友们开始使用用户名和邮箱进行搜索,随即便找到了此人的博客、她发过的帖子以及新浪微博,最后,还公布了此人的详细个人信息,甚至包括职业、地址以及手机号。
该案例为作为“人肉搜索”经典案例,在网络上广泛转载。
是谁引来了“观光团”
是谁出卖了我的个人信息?
其实,仔细想想,那个人可能就是你自己。
在最近的一系列“福尔摩斯”事件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多少“黑客”或者“IT”高手,相反,网民们仅仅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力和一般的搜索引擎就推理出了各种信息。
论坛ID是容易露出马脚的一样东西。在网络世界,为了图方便,一般人都会用一个ID走天下,可其实不管是QQ、MSN,还是微博、BBS、博客,只要通过ID搜索,立刻可以方便地找到你的痕迹。
你何时曾在哪家网店购买过情趣内衣,你在论坛痛斥过自己的老公对自己不忠,你跑去政府网站询问自己的住房公积金……天晓得哪天你被搜出后,这些细节能拼凑出一个怎样的你?
即便你热衷更换“马甲”,那还有固定的邮箱。顺藤摸瓜地搜,你的QQ空间、博客地址都会出现,那些你生活中点点滴滴不为人知的秘密立马会被到访的“豆瓣观光团”、“KDS观光团”参观,想到这里,你是不是鸡皮疙瘩也起来了?
防“中枪”有招
蜗牛爬过,总是会留下一条银色的细线。上网冲浪,也不是无迹可寻。只要是具备一定活跃度的网民,多半会在不经意中留下个人信息。如何防备自己的隐私被网友偷窥?网友们给出几点建议:
1.注册网站时不要公开邮箱,若必须公开,则邮箱名与常用ID名应当有所区分。
2.将工作QQ号与私人QQ号分开,以防止老板、同事通过搜索QQ号观察你的私生活;或是网友轻易获取你的真实身份。
3.很多网民的密码都是出生日期或身份证后六位,因此不要在任何网站上透露生日等真实信息,以免遭盗用。
4.Email、手机号码不要随便公布。手机号与真实资料挂钩,少公开为妙,Email只要公开了,处于可被搜索引擎抓取的地方,100%会成为一个垃圾场。
5.避免你的昵称和真实身份联系在一起。如果你不想让身边的人知道你网上的身份,或者不想让网上的人知道你现实的身份。
6.不要一个昵称通天下。你应该知道,如果在多个网站、论坛使用同一个昵称,如果别人需要,很容易可以追踪到。
7.网络聊天,尽量回避个人隐私问题,少贴照片或是容易暴露自己详细住所的图片。视频聊天需慎重。
8.在网吧上网,请在离开时清除浏览器记录,抹去网站cookie和QQ、MSN等通讯工具的登录密码。
9.如果短时间内有大量QQ添加你为好友,拒绝。可能是被“人肉搜索” 加你看你资料了,另外QQ号码申诉的条件之一就是知道你好友里的五个号码。
10.注册两个邮箱以上。用于和机器打交道的Email应该和用于和人打交道的Email分开。你可以用某个信箱专门用来注册,这样可以保证最大的安全。
那些无处安放的洞察灵感
白头翁青年学者
世界之美好,在于有很多未知的事情;人类精神之可贵,在于对未知恒久的好奇心。可是还有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网络的日新月异,已经到了让上帝都哭笑不得的地步。这一段,“躺着就能中枪的美女教授”和“京东晒鞋架晒出来的央视女记者”等网络“人肉搜索”事件所呈现出的网络能量让人感叹安静地活在当下是何等不容易。
人类的洞察力因为网络之间的无限链接被放大了。你我有限认知的世界因为网络的串联而变得无限耳聪且目明。可是,当我们在感慨“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时候,却发现网络所网罗更多的是上述让人感慨的八卦新闻和对无辜者隐私肆无忌惮的暴晒。有人自嘲,称网络科技之于人类文明,埋下了龙种,收获的是跳蚤。其实,不必如此悲观。网络来到这个社会,仅仅不到20年,从庙堂之高惠及江湖之远,也只用了10年。我国的网络,犹如青春期的少年;“人肉搜索”表现出的洞察灵感,犹如那些无处安放的青春,戏谑、叛逆,却也并非全是恶意。
不过,网络的本质,是带来更多社会的自在,而不是让人噤若寒蝉,不敢敞开心扉。那些无处安放的洞察灵感,如果只是网络青春期的戏谑与骚动,也让人莞尔一笑的乐事;如果形成新的网络灰色势力,并乐此不疲地戏弄网络智慧、挑战伦理底线,那倒真的是货真价实的“龙种”换“跳蚤”了。
评论列表
查看所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