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之家( www.win7china.com):“网络遗嘱保管箱”互联网上留下身后事靠谱吗
时下,互联网上流行着一种“遗嘱平台”。在那里,你可以保存自己所有的财务信息,写下自己的遗嘱。在发生意外的时候,网站将负责把这些重要信息提供给你指定的人。
网络遗嘱,引人好奇,更令人生惑:互联网上写下的“身后事”,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
·背景·
前段时间,国内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一项网络新服务:这是一个第三方信息的存储和传递平台,它不仅可以保存用户的银行账号和财产信息,还能够存档私密的情感信息。一旦用户发生意外,负责保管用户网络遗嘱的网站就会及时将这些信息交给其生前指定的联系人。
对这种时尚新颖却又略带忌讳的网络遗嘱,网民们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从警多年的李先生是网络遗嘱服务的第一批申请者。职业的特殊性让他目睹了很多 “生离死别”,也深深懂得生命的脆弱。他说:“一开始我对网络遗嘱嗤之以鼻,觉得名字就起得不吉利,年纪轻轻去写这种东西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不过后来越来越觉得,人这一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说不出口的秘密,万一哪天遇到不测,我可不想把这些秘密都带到棺材里去。到现在,有事没事我都会去自己的 ‘网络遗嘱保管箱’里写些心情故事。”
在众多支持网络遗嘱服务的网民中,大部分人都是冲着“延续秘密”这个目的而去的。网民小萧表示:“能将自己生前不愿公开的内心情感、照片、视频以及一些故事,在离世后传递到深爱的人那里,很有吸引力。”
经常因为出差而在各地飞来飞去的任先生,如今也享用起某网站提供的遗嘱托管服务。原来,有一次他的好友在QQ群里发布消息说,发现了一个新鲜的网站,大家可以在那里托管自己的隐私甚至遗嘱。这个消息发布以后,QQ群里炸开了锅。网友飞雪说,前段日子,她的一位亲戚在车祸中去世了,根本来不及留下什么。如果早一点知道有这个网站,他也可以在网站上留些给家人的悄悄话。网友凡尘说,有了这样一个网站,大家就可以把自己的个人隐私都写在上面,因为是加密的,所以不怕有人知道。
看了这些热议后,任先生忍不住打开了一家提供此类服务的网站。他发现,所谓的网络遗嘱就是一个“网络遗嘱保管箱”,它的业务范围十分宽泛,包括遗嘱信息的保存、遗愿代办、财务信息备份、私密存档和信息传递等等。根据对客户的承诺,网站为任先生设置了登录的频率,如果超过时间未登录网站,网站就会给任先生发邮件或短信,都没有回复后,网站就会联系任先生的指定联系人,询问他的近况。如果确认用户出现了意外,网站将把任先生的 “网络遗嘱保管箱”中的内容提交给他的指定联系人。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任先生申请了一个“网络遗嘱保管箱”。在保管箱里,他把最想对妻子和未出世孩子说的话,都收录在里面,并指定了妻子、父母为联系人。不过,尽管已付钱成为用户,但任先生心里至今存在疑问:网络遗嘱,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
·说法·
就这一问题,上海徐勤律师事务所邹合强律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网站提供的服务内容是帮助人们保管重要的信息,并在用户不幸出意外后,按照约定传递这些信息给指定的第三人,那么这应该称作 “信息托管”或“隐私托管”服务。在此情形下,网站与用户之间形成的是保管合同法律关系,网站对于用户所提供的“保管物”,即那些隐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没有审查和担保义务,而网站作出的任何举措,也不会影响或改变那些信息本身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还通过网站在线书写了遗嘱并交由网站保存,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根据目前我国法律的规定,这样的网络遗嘱不具有法律效力。我国《继承法》规定,遗嘱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口头遗嘱、录音遗嘱、公证遗嘱五种形式,每种遗嘱形式都有各自的法律上的形式与实质要件。如果网络是遗嘱保存和传送的载体,那么网络遗嘱只能是对前述5种形式遗嘱的保存和传送。
可见,直接在网络上书写的遗嘱,不属于法律规定的任何一种形式,因此,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链接·
国外网络遗嘱只保管虚拟财产
美国的“遗物守护者”、“有点害怕”、“死亡开关”、“离别的愿望”,瑞典的“网络遗嘱”等网站,都是类似的提供遗嘱保管服务的网站。不过,这些网站所处理的财产并非我们日常所说的 “遗产”,而是网络信息和来源于网络的电子数据,如游戏账号、邮箱、网聊工具、博客等。
这些“虚拟财产”在网络上的形成需要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记载了当事人的个人资料和生活经历,如电子邮件或聊天记录,有的还具有交换价值,可以出售给网友获益,如装备丰富、级数较高的游戏账号、网络游戏中形成的各种道具装备。这些电子数据的处理不仅关系当事人亲友的情感寄托,也有处分、交换、变现的经济需要,因此一些网站看准了其中的商机,成为这些电子数据、“虚拟财产”的托管平台和载体。记者 张航
评论列表
查看所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