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抽奖iPad,你也信?

2010/12/15 9:42:16    编辑:《青年报》上海     字体:【

Win7之家www.win7china.com):微博上抽奖iPad,你也信?

当微博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嗅觉敏锐的商家也不甘落后,纷纷抢注账号给自己打广告,发布信息、打折促销、抽奖竞猜一时铺天盖地。记者观察发现,尽管微博营销有独特的亲和力,但网友们并不照单全收,常有“微博红人”在发布带有商业信息的微博时遭遇粉丝流失,而一些抽奖活动也被网友指责“有猫腻,都是托儿”。业内人士与传媒学者都认为,微博营销尚在初级阶段,真实客观性难以保证,对网友而言,具有分享价值的服务性信息更受青睐。

16台iPad抽奖被指暗藏猫腻

微博的商业营销效果不容乐观,商家便想尽办法来聚集人气,而微博抽奖便是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微博抽奖就是暗箱操作!”“潮人”黄小姐时常活跃于各大SNS网站,却从不流连抽奖信息,“不信任“源自亲身经历。“我有个朋友为自己供职的品牌做推广,请微博粉丝试用新款护肤品。他们在微博上公布的消息是‘随机抽取10名幸运读者’,但其实不过是在网上问我们几个熟人要不要试试罢了。”黄小姐撇撇嘴,“以此类推,这类奖品啊什么的应该都是暗箱操作,其实多数都让主办方的员工注册了无数的马甲然后‘私吞’了吧!”

和黄小姐一样对“微博抽奖”心生疑虑的网友并不是少数。几个月前,某游戏公司为新游戏造势,在微博上公告,将大手笔要派出16台iPad。“获奖名单一公布,就听说都是注册马甲账号的‘托儿’。我把获奖粉丝一个个搜索出来审查,果然每一个都是即抽奖活动启动后才开始在微博活动,发布内容大部分都是转发,很少有原创的都是简单几句话,粉丝数量都极少,关注的人却极多。”一位认真“考据”的网友发布了自己的调查报告,“最可疑的是,页面上完全没有和朋友的互动,没有生活细节、真实思想的呈现。”

事实上,“看上去很诱人”的抽奖活动背后埋藏着很多隐患。不少活动都要求网友注册成为某网站粉丝,登记实名信息和手机号码,让人不禁怀疑是借抽奖为噱头获取用户资料,此外,奖品万一产生质量问题,应该找品牌还是找新浪微博负责的疑问也萦绕在很多网友心头。

业内人士 —— 抽奖不应成为吸引网友唯一手段

“找托儿参加抽奖是很普遍的,必须制造出声势和影响效应,但是得奖的都是托儿就不常见了。”某网络公关公司的业内人士坦诚,如今不少商业品牌都会通过网络公关代理运作微博,活动是否“有水分”则是对商家和客户的双重考验。

“目前的微博就好像早先SNS网站在中国刚刚红火起来的态势,吸引到了一批网络依赖度高的人关注。从营销方法上并没有新意,只是换了一个更新鲜的媒体形式罢了。也就是说,微博抽奖和网络上的其他抽奖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业内人士认为,微博的优势在于快捷,这也使得广告主对微博的回复、转发和粉丝数量作出要求,正是这种要求催生了诸如抽奖等各种形式的粉丝互动活动。

并非所有的微博抽奖都是“暗度陈仓”,仍旧有不少有诚意的公司的确抱着回馈粉丝的目的在微博上制造声势。该业内人士称,“的确可能有个别‘不地道’的网络公关公司私吞奖品,一般这种奖品不是客户直接拿出来的,而是算在项目执行预算里面的。如果奖品落到自己人手里,一般是微不足道的奖品。而真正的大奖,要么没人获奖,要么就是真实的网友获奖。公关公司一般不敢吞大奖。”

抽奖是否公平公正,不仅是对主办方的考验,其实也与客户的诚信度有关。“如果公平地抽取,就一定会有人用非公平的方法参与。”该业内人士举例说,自己所在的网络公关公司曾为某运动品牌进行微博推广活动,“抽取前一百名参与发帖的幸运网友”,但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参与者注册了不同用户名发布相同信息,在前一百名中占据了几个位置,“我们只能把发布相同信息的用户名排除在获奖者之外了。奖品越是诱人,参与者和主办方双方的考验就越大。”

目前,有一些品牌的抽奖开始使用视频或者第三方出具公证的方式来展示自己抽奖的透明和公正。“我觉得没有必要。抽奖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不应该作为吸引网友互动的唯一手段。网友信不信任你其实影响不大。从广告效果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网友到底是冲着奖品来的,还是真心要参与品牌的推广,支持品牌的宣传。如果是为了获奖话,不如花钱买彩票去。”该业内人士说,和任何抽奖一样,心态很重要。

律师看法 —— 微博抽奖主要依赖“自我监督”

“任何抽奖所面临的问题都大同小异,微博抽奖只是形式比较新鲜罢了。”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朱平晟律师表示,抽奖始终都是对商家诚信的考验,“而微博的特殊性是在网络平台上,所以应该由负责广告发布监管的工商部门以及网络监管部门共同管理。”但朱律师认为,微博抽奖最主要的还是依赖商家的“自我监督”,因为没有严格的硬性约束,网友一旦受骗就很难追究权责。“事实上网友有权利要求活动主办方提供抽奖凭证,而商家也有义务提供证明。因此现在看来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请第三方公正机关对抽奖过程进行监督,并将抽奖的流程、中奖账号等信息公布出来。”

至于奖品发出后的质量保障问题,朱律师认为,应当由奖品的赠与方负责。“如果送出的是自己品牌的产品,那么当然品牌要直接对奖品负责。而如果奖品并非品牌自有产品,作为抽奖活动主办方仍然有责任承担奖品退换等法律上的诚信责任。”

记者调查

门槛很低 —— 大小商家抢注微博账号赚人气

11月底发布了第一条微博以来,“青花茶铺”的粉丝数已经上升到487人,这是一家开在复旦大学附近的奶茶铺,“老板”都是尚未毕业的高校学生,酝酿许久后,他们开始借力“微博”做营销。

“茶饮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越是使用他们最流行、最熟悉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越能够给产品以更多的文化附加值。”创始人之一,华东政法学院的大三学生陈申府告诉记者,网络营销的门槛和成本相对较低,还能贴近顾客、去了解他们的想法。

浏览“青花茶铺”的主页会感受到亲和力。对天气冷暖的提醒,对所有评论奶茶铺的人的直接反馈,即使发布产品信息,也不是冷冰冰的广告语,而是普及“健康养生”的饮茶之道。如何“织”好“围脖”,陈申府已经摸索出了一点心得,“要将心比心,不能将微博完全商业化,要更多的保持一种和顾客平等沟通的心态,去相互交流。”

名人们也不忘利用自身人气为品牌做宣传,洪晃常在微博中发布自己服装店内的新款,为设计师和品牌摇旗呐喊,与网友的互动也很积极,甚至会有粉丝询问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加盟,又或咨询目前国内时尚产业现状等等。

《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数据显示,随着用户数的不断增长,新浪微博上每天都会产生海量信息。2010年7月,新浪微博产生的总微博数超过9000万,每天产生的微博数超过300万,平均每秒会有近40条微博产生。营销专家则认为,微博提供了一个企业与客户直接交流的互动平台。信息发布、企业促销、抽奖兑奖、人员招聘、公益活动……微博所能承载的功能之多,让商家无法舍弃这块战地。

事与愿违 —— 目的太直接的微博反而被忽略

今年1月,香港海港城率先在新浪注册官方微博,并请专业团队操刀营销,短短11个月下来,就有16万粉丝关注。几乎就在香港海港城落户新浪微博并一炮而红之后,诸多潮牌、百货店、奢侈品开始争先恐后地加入微博大军。I.T.、Zara中国官网、AdidasOriginals、Converse中国等诸多潮牌陆续在新浪注册账号,每天都发布最新信息,比如新上了一款限量版鞋子,或是哪个明星又穿了它家的靓衫,哪怕你不买杂志,也能提前领略潮牌、潮人们的一举一动。

纵览微博,各行各业的大牌小牌齐聚,花样百出的营销活动乱花迷人眼,然而,作为潜在消费者的广大网民们,究竟买不买微博营销的账呢?

当然,并非所有的商业信息都能让网友买账,记者观察发现,不少品牌活动都只有聊聊数十个转发,人气低迷。

“目前的微博营销还处于初级阶段,传播者基本上分为名人、意见领袖、品牌和机构三大类。”上海大学传播学院的博士邱宝林长期关注新媒体领域的口碑营销,在他看来,并非所有的广告信息都适合借微博宣传,网友们对两类消费资讯兴趣浓厚,“一种是能够让自身得到实惠的,比如团购与打折的信息,另一种则是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的。”

一位“微博红人”曾说,每当他为自己的品牌做广告时,他就会流失粉丝。邱宝林对此颇为认同,“公众会有自己的分辨力,一位‘意见领袖’在微博中表现出商业目的,会让原本信赖他的粉丝觉得不舒服。”

“微营销”蓬勃发展的同时,邱宝林认为当下的状态依然是无序混乱的,“资讯非常快,非常多,导向混乱,真实客观性缺乏监管,公信力遭遇挑战。”

青年报见习记者 章涵意 记者 朱莹

软媒编辑评论:

凡是抽奖的,一概不信,除非是购物后的100%中奖的那种抽奖返现。

凡是秒杀的,一概不参与,除非是为了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