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之家( www.win7china.com):周鸿祎:我不循规蹈矩,我不想当老大
老辈人说,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总不是什么坏人。但周鸿祎让这个问题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从他创业起,对他的质疑,无止境。
他曾经的老板,雅虎杨致远给他的投资人写信,奉劝投资人别投资他;他曾经的下属背叛他,曾经的合作伙伴也公开劝他,回头是岸。
他看起来似乎并不在意别人怎么说,“责任都不在我。都是商业利益的事情,可以理解”,但又觉得这样说他很不公平。他对《中国周刊》记者这样概括自己,“我不是典型的商人,也不标榜道德有多高尚,我是想做一件改变世界和行业事情的,这比赚钱对我的诱惑更大。”
他很幽默,自嘲自己的杀毒软件360的品牌就是250加上110,即在做“二百五”和110的事情。“你当我们要把同行对手的杀毒软件不兼容是因为人品问题?不,那是个科学问题。”
“我想做一件改变世界的事情”
11月3日,周鸿祎所掌控的360公司和中国最大的、世界第三大市值互联网公司腾讯的战争全面爆发。QQ宣布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用户二选一。周鸿祎认为,“腾讯抄袭加上捆绑强制用户安装,或者在后台自动升级进入安全软件市场。”
于是他推出隐私保护器、扣扣保镖等软件。而后者除了保护,还可以把QQ的功能完全简化为聊天功能。马化腾判断,“劫持了QQ安全模块,只要三天,QQ就会全军覆没”。
战争不可避免。
周鸿祎曾经带领团队做过“沙盘推演”:每一步对手怎么走,他怎么应对,都心中有数。正因为如此,在QQ要求用户二选一后,360立刻推出WEB QQ客户端保证用户顺畅聊天。
但是,一个接近周鸿祎的人告诉《中国周刊》记者,11月4日,在香港接受完媒体电话采访后,周鸿祎情绪一度低落。“没想到马化腾会出这一招。”
在办公室里见到周鸿祎时,是下午一点半。他刚结束一次会见,午饭还没吃,秘书问他采访前是否要吃点东西,他摇摇头。办公室内没有办公桌,一个茶几取而代之,周鸿祎会趴在茶几上看文件。
周鸿祎说起话来语速快,回答问题滔滔不绝。“中国互联网里,我说,要么生,要么死,要么遇到腾讯。腾讯的成功抬高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天花板,但是也让别的小公司无法生存。要是躲不过,以我的个性,那当然就迎上去战斗了。”
安全软件是周鸿祎从雅虎时代就开始关注的产业。在雅虎中国担任CEO时,周鸿祎说,他建议杨致远做安全软件,但是没人相信他的判断。他离开雅虎后,转做投资,但还是把做免费安全软件的想法,“告诉了马化腾和他的高管团队。”
2005年下半年,两个人在深圳见面。在周鸿祎印象中,他为这个主意兴奋不已,但马化腾他们并不太理解。
2006年,当周鸿祎开始做免费安全软件,也跟马化腾交流过,“对方仍然不理解,的确,不一定赚钱还惹得一身骚。马在商业上比我强很多,广东人对商业的感觉很强。我对赚钱是没那么有感觉,不是我不想赚钱,而是我对做事更有感觉,想通过做一件事情改变行业改变世界。”周鸿祎说。
在他心中,苹果的乔布斯就是改变世界的英雄,通过一件事改变了电影、音乐、电脑工业等等。他期待也有这样的机会。
免费软件一推出,同行业首先炸了锅。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免费的安全软件商业模式。和他合作过的卡巴斯基中国区高管张立申,分手后告诫他,“回头是岸”。他的国内同行业也说他不懂安全软件,是疯子。即便是现在,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周刊》记者说,免费安全的商业模式“根本不存在”。
“被骂得跟猪头一样,”周鸿祎说,他一边回骂,一边坚持,“这样的模式可以赚钱,免费安全是大势所趋。传统的互联网公司不懂安全,传统的安全公司又不懂互联网。我这是创新了商业模式,在硅谷就是英雄,但是在中国特别不被人理解。”
救赎与欲望
其实,周鸿祎可以选择另外的路。
他把创办的3721软件公司卖给了雅虎后获得财务自由,后来担任雅虎中国CEO,再后来进入风投领域,可以过得更轻松一点了。
他对《中国周刊》记者说,比起做企业,风险投资是一个真正能长久干下去、产生价值的工作。有些人声称要做百年老店,那只是他们的主观愿望。企业,就跟人一样有生命周期,总有到老年的那一天。
周鸿祎进入奇虎,本来给自己的定位是投资人。但是,“奇虎的方向有点偏,花了投资人很多钱,不成功,我才进来。第一件事,就是360这件事。太多关于个人的恩怨情仇搅在里面,躲不开。我算是一个文弱书生,但有些只能面对。对我个人来说,这有一个复合的含义,第一,有人说我打开了流氓软件这个潘多拉盒子,那么我就必须给他关上。这是一种心灵的救赎。3721犯过点错误,我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第二,360再往下做,超过了消灭流氓软件的含义,颠覆了整个传统杀毒软件的商业模式,改变了中国互联网。这件事真的很有意义。”
说完,他反问,“你不觉得很有意义吗?即使不赚钱,这也是让我很有成就感、很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事情。”
在别人眼里,周鸿祎不是文弱书生。有人说他是业界的恐怖分子,不择手段打击对手,破坏了行业规则。也有人说,这是他对商业模式颠覆式的创新。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周鸿祎是流氓软件的始作俑者。当初为了跟百度、CNNIC竞争,他们互相在用户电脑上卸载对方的软件,结果,软件就变得越来越难卸载,3721赢了对手,“就是让对方卸不掉”,但也失了民心,让用户反感。周鸿祎背上了“流氓软件之父”的十字架。
说到这里,周鸿祎不无遗憾地说,如果当初不是太盯着竞争对手,忽略了用户的需要,3721最后就不会卖给雅虎,那今天还有百度什么事?这是百亿美元的损失。
这个失误,让周鸿祎耿耿于怀。这顶帽子,也曾让他在外界非议声最盛的时候,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好几天,不出门,砸坏了两张桌子。
他忽然就明白了,“得罪谁都不要得罪用户”,这也是他后来为用户提供免费安全软件做法的缘由,“提醒自己要矫枉过正,信奉用户价值至上的原教旨主义。”
不过对对手,他不觉得“有罪”,“在商战中打击对手是很正常的”。“那时候谁不做流氓软件呢?丛林法则,不做就做不下去。只是我第一个做,所以承担了骂名,但后面他们都比我做得极致。”
他曾反思,有报道称,2006年的一天,周鸿祎跑到深圳亚龙湾,一个人面对大海,想了很久。结论是,他为过去的一切骄傲,不后悔。
于是人们看到他又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新征途,这次,他把枪口掉转到自己以前的“自己”,消灭流氓软件,还免费提供安全软件。
他从中得到安慰,“谈福布斯,我跟中国的很多老板都比不上。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很牛,到哪里都是我的用户,用户觉得我的产品有价值。这种成就感,比赚几个亿强。”,他顿了顿,说,“你同意吗?因为中国赚几亿的人比比皆是。”
用周鸿祎的话说,他就是想做一件与众不同的事情,宣扬他的颠覆式的创新,虽然,“不惧怕当先驱,也不惧怕当先烈”。
“但是我位卑言轻,因为我没有做一个上市公司,没有取得世俗的成功。我比上市公司老板讲的话有道理多了,但是人家有上市公司,就更能高谈阔论。我想影响更多的年轻人,给他们正确的想法,ok,那我也做一个上市公司。那以后别人觉得我的话,更有说服力。”
“从小就不是循规蹈矩的人”
有两本书对周鸿祎影响很深,一本是他大二时无意中看到的《硅谷热》,记载了美国硅谷各种创业明星和创新公司。他看得热血沸腾,“普通人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成功,改变世界。”而英国作家由乔治·奥威尔1948年所著的《1984》也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作家虚拟了1984年的景象。《动物庄园》,他也读过,两本书都表达了反对极权主义的思想。
苹果公司曾出资百万美元制作了一个只播放1分钟的电视广告片,主题是:1984年的世界不是《1984》那样。
“当时苹果把IBM比喻成业内的老大哥,苹果以做个人电脑的新体验,要颠覆这样的(极权)格局。”这是周鸿祎读到的信息,这是他欣赏的苹果,永远不惧怕创新与颠覆。乔布斯对他影响很大,周谈到他,滔滔不绝。
生于七十年代的周鸿祎,从小被英雄主义情结所感染,“从小就不是循规蹈矩的人”,总想做点与众不同的事情。由于他的父母在地质勘探局,从初中起,他就能在父母单位接触到电脑。“你知道编程,会让你对电脑有种掌控力。”这让他很享受。消极影响是,过度关注电脑上的世界,削弱了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学时,他学习还可以,但是真要高考,“也犯嘀咕”。他靠着参加各种物理竞赛得奖,躲过高考一劫,被保送去西安念大学,在体制内顺利成长。
另一方面,冲动、急躁、叛逆的个性也在他身上像野草一样生长。他自称,从中学时候起,就意识到同样一件事,他比别人更容易冲动。在3721时代,在与百度互相倾轧的竞争中,他们闹上了法庭,在法庭外,一度与李彦宏发生肢体冲突。在雅虎时代,有知情人士对《中国周刊》记者说,周曾在办公室放下电话后,愤怒地举起椅子扔向墙面,碎玻璃落了一地。在奇虎360时代,口水战中,他一袭红衣上阵,人称“红衣大炮”。
一个跟周鸿祎有过接触的人对记者说,“他急躁,攻击性太强。”
但是他很坦然,“我不认为谁天生能保持冷静,这也是我多练习射击、多打CS的原因。美国二战结束后,很多战场下来的军人,成为著名企业的CEO。他们对企业的淡定、控制力跟他们战场上的经历很有关联。”
他的办公室,也是修炼场。办公室有套上百万的高档音响,墙壁上,订着他抽取的14张打靶成绩单。一环环的弹道痕迹描写了他的冷静,专注和杀机。“没有男人不喜欢打枪吧。”他轻描淡写地说。
天气好的时候,周鸿祎还喜欢带队“作战”。360在北京郊区有真人CS训练基地,几个退伍老兵在那里帮助他们训练。
或者个性可以磨砺得柔和,但是本质不会改变。一个接近周鸿祎的人对记者说,尽管和腾讯有利益冲突的企业很多,但为什么大战只能在周鸿祎手上引爆,这和他的个性不无关系。
周鸿祎自己也说,“我小时候打架就没怕过谁,现在也不会怕谁。”
不想当老大
毕业那年,周鸿祎看了一个电影,《阿甘正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看了若干遍,此外,DVD、蓝光碟,各种形式载体的《阿甘正传》,他都买来收藏。
一个智商不到正常人水平的阿甘,无论是捕虾,还是装枪,或者是对珍妮的爱,都那么认真和执著,这让周鸿祎很感动。
影片结尾,阿甘在母亲的墓碑前思考,人生是命定还是偶然,周鸿祎说,他不相信命定论,但相信性格决定命运。
他的命运,因为在互联网领域,“比较阳光”,不需要向实业领域的企业家们一样,具备那么多“复杂的商业智慧”,周鸿祎觉得还算自如。
不过,他认为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最合的定位是产品经理。
“你想当老大吗?互联网格局的变化分分秒秒的事。”
“我不想。从来不想。我这种气质当不了老大。当老大需要城府很深,我不是。当老大需要你说的那种,只要结果不择手段,你认为我是只要结果不择手段的人吗?我不是。”
评论列表
查看所有 条评论